yo大家,
前陣子回台灣廢了一陣子,回來上班後突然感覺動力滿滿,上班時間也感覺有趣了許多。
這週我看到了這部很受用的訪談影片,被訪問的人是«The Psychology of Money»的作者Morgan Housel。
我特別喜歡 14:05-25:35 這個片段,裡面提到為什麼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幸福程度卻不增反減?
快樂是現實和期待的差值
幸福是現實和期待的差值。我們被現代社會告知要更有野心、賺更多錢、更努力工作、有錢才會更快樂,所以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之後才能找到好工作...但是呢,同時另一方面又有很多故事提醒我們許多賺很多錢的人還是活得不開心,許多影集裡面的主角從麻雀變鳳凰之後卻反而懷念以前的生活,有錢有勢反而成為禁錮。
因為快樂不單單取決於成不成功、有不有錢。快樂取決於兩個因素 — 現實和期待。
通常當我們現實中變得更厲害,身邊的同儕環境也跟著改變,突然間你比較的對象也隨之變成跟你一樣成功的人、或是比你更成功的人。或許從以前的自己來看,哇好像進步很多,很值得快樂,但因為自己的期待早已水漲船高,快樂的程度並不會呈線性上升。
我還記得之前有個故事是一位常春藤畢業的博士,極盡努力擠進了當時世界上最頂尖的貝爾實驗室當研究員。他認為成為如此菁英中的菁英應該會對此感到無比快樂,但是這個快樂很快地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剩下跟其他菁英同儕競爭的壓力。同樣的,高中考上第一志願、考上頂尖大學、找到好工作也是如此,當你進入那個環境之後,你當然就不再顯得特別了。所以說如果你的期待建立在比較之上,那要快樂就很難了。
快樂的兩個因素 — 現實和期待。現實面(要更成功、賺更多錢)已經夠多人在叮嚀著我們了;反觀另一方面,降低自己的期待可能是提升幸福程度的一大妙藥,當你發現你其實不需要像別人一樣擁有超跑、豪宅的時候,變相來說你就已經幫自己賺了上千萬上億不止。
開源「節流」正在誤導你
開源節流開源節流,從小聽到大的一句成語卻正在誤導著你。首先「開源」並沒有什麼不對,跟上面提到的要更努力、更成功差不多意思;不過「節流」就有點tricky了。
節流從數學上來說(賺多花少)當然正確,但是那是從`Maximize(金錢)
`的前提下得到的算式。但想想,如果為了省錢而省錢,卻心不甘情不願、覺得委屈的話,這樣的節流會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模式嗎?
如果真的是要`Maximize(快樂)
`,那我們就應該把節流換成降低期待(有沒有國文好一點的人來幫我把它縮短成兩個字 交大國文搜哩xd)。你不花這個錢是因為你知道自己真的不需要,甚至會覺得為什麼要買它?而不是單單因為要省錢 or 想買但是hold住不買。雖然結果都是沒有買,但是對自身的快樂程度可能是天壤之別!
照這樣說,超跑豪宅我好像都沒什麼興趣,看來我已經是個隱性億萬富翁了(??
Have a great week :)
-KY
如果真的是要`Maximize(快樂)`,那我們就應該把節流換成「知足」?好像沒有完全一樣,但造成的結果應該是類似的:)